rss
    0

    22年3月

    2024.02.18 | admin | 40次围观

      最近正值新机扎堆发布的时间,各种预热,各种谍照,属实让人眼花缭乱。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接下来将要发布的这些新手机里,哪一些可能是值得推荐的呢?

      先来聊聊今年的手机行情吧,一句话概括就是:安卓继续摆烂,苹果继续赢麻。骁龙8 Gen 1很烂,大家可能会觉得这是高通和三星工艺的锅,但我个人觉得,其实也不完全是它们两家的问题,最大的锅还是要ARM背。

      骁龙835是神U,但它是三星代工的,第一代10nm,Kryo 280是魔改A73来的,不要“望三生畏”哦,骁龙888、8g1的拉胯主要还是ARM大核做不好造成的,不完全是三星工艺不好造成的。

      处理器的CPU部分,骁龙8和天玑9000都是采用ARM公版架构的,ARM大核心(性能核)近几代产品的迭代是A76——A77——A78——A710,再到“超大核”X1——X2,小核心(能效核)近几代是A55——A510(A55用了太多年了)。大家可以理解成,从A77开始,大核心的性能和能耗比就没有明显的进步,停留在了2019年的水平,尤其是超大核,能耗比也是非常堪忧;小核心也一样,A510能耗比也没达到预期。

      架构设计不行,就直接反映到具体的SoC产品上,症状就是:跑分没输过,体验没赢过,乍看帧率猛如虎,细看温度五十五。这个症状从骁龙888/888+到骁龙8 Gen 1,都存在,但是作为大多数手机品牌的衣食父母,高通再烂,你也得用它,没别的选择了。总让我想起这张图:

      高通烂,或许还可以指望一下发哥和猎户,但问题是,它俩和高通一样,用的ARM的公版架构,再好能好到哪里去?指望台积电4nm翻身么?我个人觉得不太可能。在之前,高通、猎户都尝试过自研架构,结果用着用着,发现还不如用公版架构,于是乎都用回来了。ARM公版架构不给力,除了有能力自研微架构的苹果A系列之外,别的多少都会被拖累到,这个真不怨高通。

      讲完了CPU,接下来聊GPU。骁龙8的GPU功耗奇高,天玑9000的GPU虽然看起来美丽一些,但是属于五十步笑百步的级别,能耗比并没有多出色,同样的,暴力堆叠GPU的麒麟9000,还有远达不到预设频率的猎户2200,满载时能耗比都不太行。

      所以,这两年的安卓旗舰SoC这边,陷入了一个困境:CPU提升不大,能耗比甚至倒退,日常调度很怂,甚至不如骁龙870;GPU提升明显,但是能耗比同样倒退。但是绝大多数用户的手机使用情景,是以社交+短视频+王者荣耀这类较低负载游戏为主,尽管手机厂商都爱拿原神测试,但是实际上,拿手机玩原神的人,并不算很多,画质全开玩的,更少了。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个无比尴尬的局面:

      用户更需要CPU性能和能耗比提升,这点拜ARM所赐,没做好;GPU各家八仙过海,确实做到性能明显提升,但是对于主流场景来说,性能溢出了,同时也带来了高功耗。

      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字:体验倒退。

      如果你在2020年购买了安卓旗舰手机,比如小米10Ultra、小米10Pro、OPPO Find X2 Pro,iQOO 5 Pro这些,我个人觉得除非手机已经出现【内存严重不足】【卡到不能用】的情况,否则不建议在今年换新的安卓手机。我认为,今年的安卓手机相比2020年的,提升幅度并不值得花高价去买。

      2020年的旗舰手机,普遍有高刷新率屏幕和全面屏,5G也普及了,部分机型有百瓦快充,骁龙865的性能放到现在仍然能用,骁龙8 Gen 1 CPU提升不明显,能耗比不行,GPU溢出,天玑9000尽管在能耗比上比8 Gen 1好点,但带来的提升很难被感知到。

      吐槽了这么多,下面就来聊聊接下来会上市的这一批机型,到底值不值得买吧。

      

      硕大的、凸起的主摄模组,已经成为了小米11Ultra的标志,小米12Ultra会延续这种外观设计风格,影像规格会进一步增强,同时在其它地方堆料也会加强,是一款十足的堆料旗舰。个人觉得,如果真的很喜欢拍照,同价位买一款入门级的半画幅微单更合适,画质表现比手机好太多了,不过需要花时间去学摄影知识。

      选购建议:喜欢小米品牌,喜欢手机摄影的,可以看看这款

      当年诺基亚叫【科技以换壳为本】,现在苹果则是【科技以换芯为本】,4年半前发布的iPhone 8,现在以新一代iPhone SE的形式呈现;7年半前发布的iPhone 6的正面,也以新一代iPhone SE的形式呈现。

      外观无需多言,4.7寸的小屏幕外观,和iPhone SE 2相比,最大的提升就是换了A15(4GPU版本)芯片,同时升级了前后面板的玻璃。电池容量还是1800mAh左右,并没加大,屏幕还是750P的LCD,没有换更好的屏幕。正如此图所示:

      不过您放心,A15拥有惊人的能耗比,加上较低分辨率的屏幕,iPhone SE的性能表现无需过于担心,续航的话肯定是比不过13mini的了,但估计也不会太差。可能有朋友会有疑问,苹果为什么不肯换一个外观?为什么要在400美元(国内是3500元)价位段推出这样一款产品呢?在我看来,

      两点理由:一是清库存;二是抢占欠发达地区中端手机的市场。

      选购建议:对手机屏幕无感,对续航敏感度不高,追求手机好用流畅的用户

      realme GT Neo 3

      最近发哥把天玑8100的工程机送给各大KOL测试了,结果是:采用老的A78+A55架构的天玑8100,在各项测试中表现都很优异,甚至在原神测试中击败了天玑9000和骁龙8 Gen 1,真的是梦回2019了。抛开工程机的水分不谈,从规格上看,天玑8100确实是2000元价位一个非常强大的存在,让骁龙870和888颇为头疼的对手。

      我在月度推荐里说过,其实现在2000-3000元价位的安卓机是最值得购买的,它们搭载中端SoC,日常用完全足够,又有不少旗舰下放的配置,比如快充、高素质屏幕、高刷新率屏幕等,日常用体验说不定比调度怂成狗的旗舰强呢。

      真我GT Neo 3就搭载了天玑8100,首发150W快充,这也是目前量产手机中规格最高的快充了,官方宣传是5分钟就能充到50%,充到100%估计就10来分钟。从定位看这款手机应该类似于GT Neo 2,偏向游戏,在影像这一块表现可能就比较一般了。

      选购建议:游戏党,喜欢极速快充的用户

      红米K50:高手集结

      从K20Pro开始,红米K系列一直是爆品,是性价比人士的最爱,K50系列之前发布了K50电竞版,现在K50其它机型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发布中。

      从目前知道的消息看,K50系列有三个版本,分别搭载骁龙870、天玑8100和天玑9000(对应就是K50、K50Pro和K50Pro+)了。

      红米K系列堆料不用担心,基本上性价比还是不错的,尤其是在618这种购物节,会有比较大的优惠(其实不太建议冲首发)。

      选购建议:性价比用户,游戏党

      荣耀Magic 4:华为最佳替代品

      很多长辈喜欢华为,这是不争的事实,在不少中老年人集聚的酒局饭局上,你会看到成片的华为Mate系列,或者P系列。之前我在月度推荐里也说过,不建议改变长辈的用机习惯,他们原来用什么品牌手机,换机尽量保持品牌一致。

      但是华为情况特殊,华为被制裁了,Mate40Pro系列价格昂贵,尽管麒麟9000还很能打,但是这款手机的屏幕素质、快充已经成为短板;P50系列缺少5G,更是一大遗憾。如果需要5G,又不想高价买Mate40系列,怎么办?荣耀Magic 4系列或许是答案。

      这个系列的机型2月28日海外发布了,3月17日国内发布。主要配置看齐2022年旗舰,无线快充速度快(100W,国内砍成50W,但是据说有开关打开极速模式,反正应该能看成是100W)。

      屏幕是1920Hz的高频PWM,支持LTPO,这也是目前唯一。其它支持LTPO的屏幕都是480Hz左右的低频PWM调光,对于OLED敏感的朋友可能不太合适,看久了眼睛可能不太舒服。全系标配长焦镜头,对比同价位一票阉割了长焦的安卓旗舰来说,可以说很良心了。

      外观上,Magic 4系列改了后置镜头的排列,改成类似于Mate40Pro的对称式排列,不过在中间放了一个,叫“缪斯之眼”,看起来比Magic 3系列和谐太多了,乍一看还真的会让人觉得是Mate系列。至于什么保时泰的,小米12Ultra也采用大圆环设计了,小丑竟是我自己?

      我有预感Magic 4会卖得很好,不要低估“华为系”和荣耀自身的号召力,这机器放线下优势非常大。而且这个Magic UI 6.0,和鸿蒙的操作基本一样,鸿蒙有的功能它基本都有,比如上划呼出卡片式小组件,多屏协同,一碰传这些。你品,你细品~

      所以,如果你是Mate10、Mate20、P20、P30这些机器的用户,用习惯了华为,不想换到别的品牌,我觉得荣耀Magic 4系列是一个非常值得考虑的选项。价格对比其它品牌肯定没啥优势,荣耀毕竟不是主打性价比的品牌。

      选购建议:习惯华为系手机的用户

      小结

      今天主要是帮大家分析接下来即将发布的几款重磅新机的定位以及适合的人群,希望对大家的购机之旅有所帮助。如果觉得我们的内容好,欢迎分享给有需要的人!更多数码产品选购推荐,知识科普,使用体验,欢迎关注我们。

    22年3月

    22年3月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